失败,亏损的人往往是清醒了,但这些人摔的越重是因为他们曾经爬的很高。
而爬高的人是只会眼睛看着天,而不在意自己已离地3万3千3的。
所以,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清醒的人往往是趴在地面上的,而最需要警惕的气球上的“成功者”却还在往泡泡里面灌氢气。
牛市涨无顶,宜拿稳。
很多人都是熊市拿到99%不恐惧,熊市结束以后涨20%就恐惧的抛了。
熊市就像是大雾天大阴天里下山一样,能见度只有几米没人知道山底在哪里,你只能一步步往下走,直到走到最后几米才发现特么的都到谷底了,都走了这么久了;
因为当时你看不到谷底所以在山顶下山的时候也不会怕。
熊市结束以后的市场就好像天晴了你从谷底爬山一样,你不要总是回头看距离谷底多远了,这样子看你肯定会恐惧;
10米20米的时候你回头一看,就会想从这里跌下去岂不是会摔死,但事实证明你下山的时候也从这里下过,也没见你摔死。
因为当时你看不见谷底所以不害怕。现在你要做的就是不回头一步步往上爬,虽然也不知道最后的山顶在哪儿,但终有一天你再回头的时候发现距离山谷已经1000米了。
要正确地认识到:在股市竞争获胜的难度要远远大于其它行业。
原因在于:1、炒股获利快速。2、工作不辛苦。3、进入门槛低。
这些因素导致了股市里竞争的强度比在其它行业激烈和残酷得多。
由于人性的缺陷和对竞争规律认识的不足,绝大多数人必定将成为牺牲品。
我们必须正视这个严峻的现实:股市挣钱很不容易!!但的确着存在着一些长期以来一直比较成功的人。
那么,成功之路到底在何方呢?
碗形底
做碗形底的主力具有一定的强压特征,由于对股价控制力强,采用磨底的方式,以时间换空间,来达到洗盘和吸筹的目的。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碗形底。碗形底形态大多出现在下跌的末期,现势股价从极速下跌转为缓慢下跌,跌速越来越慢。
那么在股价完全见底之后,股价随后展开缓慢爬升的过程,上涨速度呈现由慢到快的走势,最终形成一个类似碗一样的底部,那么这种K线形态就称之为碗形底;
它也是一个常见的底部形态,标志着股价下跌过程基本结束,随后将迎来上涨的过程。
股价先出现一波急速杀跌,然后再缓跌寻底,下跌的速度越来越慢。
那么当真正的底部出现之后,股价随后展开反弹,但反弹的过程和前面下跌的过程基本对称;
股价先慢涨再快涨,上涨的速度由慢到快,那么在K线形态上就呈现标准的碗形,那么这种股价走势就构成了一个碗形底。
三线金叉
1、均线金叉之后必须同时向上发散,呈现多头排列。
均线金叉就表明了市场平均持仓成本朝着多头方向发展,随着多头赚钱效应不断扩大,将会吸引更多场外资金入市。
2、5日均量线从下上穿10日均量线,成交量出现明显放大。
均量线的金叉就表明了场外新增资金在不断进场。
3、MACD在零轴附近金叉,DIF线上穿DEA。MACD零轴以上就表示多头行情。
均线系统要求:
(1)至少3条均线汇聚粘合,越粘合效果越好.
越粘合越说明短期或中期的3条均线主力的成本比较接近,那么他们就会形成强大的合力;
(2)汇聚粘合的均线系统必须在三个交易日内,同时向上发散,多头排列。
均量系统要求:
(1)5日、10日均量系统即将和已经金叉发散,出现了多头排列;
(2)成交量明显增大。
MACD系统要求:
(1)在零轴附近即将和已经金叉或双底,零轴以上金叉最佳;
(2)底部区域,DIF上穿零轴也可以;
(3)相对高位区域,MACD必须即将或同步金叉。
平台突破:
股价经过一段幅度的上涨,也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无论是出于哪方面需要,都应做一次像样的调整;
因所针对的是一个波段,不是一两日上涨的阳线,故以较大规模形态和耗时多天才能完成。
调整的方式其中有一种是平台盘整,通常意义上是比较强势的表现,因而也被人所看好所熟识。
平台盘整的时间,取决于十日均线上来能否立即助涨,能得到助涨的大致要七八天左右,得不到助涨的还须多些日子,那时得用突破长箱体的概念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