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在交易的时间久了,不知不觉中会明白这个道理,交易的真相不过就是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而已。
会想多年前来到交易的山下,仰望交易的高峰,当到山顶之后发现绝顶之上什么也没有,回头看着其他蜂拥而来的爬山者,此时只想告诉他们的是,爬交易的高峰不需要这么多的准备。
场制度不对称性
谈及市场交易制度,我们不得不提到期现市场中的 期现不对称的交易制度。
显然,凭借偏高的准入门槛,往往为普遍的机构投资者创造了极佳的风险对冲渠道。
至此,即使市场遭遇到非理性的下跌行情,大资金大机 构往往能够借助一些风险对冲渠道实现降低自身持股风险的目的,甚至还可以借助交易制度的不对称性,趁机反手做空,大捞一笔。
相反,对于普遍散户而言,因其 资金量偏低,基本无法达到相关的准入门槛。
至此,在实际操盘中,他们往往只能通过单向做多来实现盈利。
然而,当市场遭遇到非理性的下跌行情时,普通散户只 能做的,往往就是设置好止损点,并按照原定计划止损出局。
但是,若市场处于极度非理性状态,而股价的接连暴跌,更是让普通散户无所适从。
斜坡打拐
当个股股价在上升途中,由A、B、C三个点的蜡烛线
形成了“第一上升速度”线,这个时候上升角度较小,表明庄家还在缓慢地收集筹码;
运行到D点的时候,庄家筹码收集完毕,个股股价突然被拉升,并收出中阳线,这个时候成交量急剧放大。
当K线突破第一上升速度线的时候,意味着个股股价上升速度加快。
第一上升速度进入第二上升速度的时候形成的拐点,是最佳进场点。
上峰不移,下跌不止
当主力在高位派发完筹码以后,股价即进入下跌。
若要诞生新的行情则需要在上方被套牢的筹码再次向下转移,主力在底部完成充分的吸筹过程。
在股价的下跌过程中如果上方被套牢的筹码没有充分的向下转移,则说明这时即使有主力准备进场吸筹也完成不了充分的吸筹过程且当股价每次上涨到上方套牢密集峰的下沿时将会因为遇到套牢盘解套所形成的沉重抛压而反转下跌。
“三重底涨不停,三重顶跌不停”
三重底
三重底形态的三次低点形成时间,通常要保持在10到15个交易日以上,如果间隔过小,底部形态构筑基础不牢,后市上攻力度有限。
三重底向上突破后的最小涨幅为底部至颈线的距离。
三重底的低点到颈线位的距离越宽,形成突破后的上攻力度越强。
三重底的三个底部与颈线的距离大致相当,相差在3%以内就行。
三重底中成交量要呈现出逐次放大的态势,尤其在形成第三个底时的成交量要明显放大.股价须带量突破颈线位才能最终确认形态成立,才有望展开新一轮升势.否则极有可能导致形态构筑失败。
三重底形态出现在一段下跌行情的尾端。
股价连续三次下跌获得支撑,形成三个底部。
形成前两个底部后,股价反弹到一个几乎和前两个底部相同的价位时遇到阻力回调,最终形成两个顶部三个底部的三重底形态。
其中两个顶部连接起来的水平线成为颈线,颈线对后期有支撑或阻力的作用,这也是此种形态判断股价走势的最重要参考价值。
在形成最后一个底部后,股价上涨,突破颈线,三重底形态完成。
三重顶
它是以三个相约之高位而形成的转势图表形态,通常出现在上升市况中。
典型三重顶,通常出现在一个较短的时期内及穿破支持线而形成。另一种确认三重顶讯号,可从整体的成交量中找到。